时间:2025-08-10 作者:淘金网官网登录
在广袤的中国乡土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正悄然发生。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涌现出一批视野开阔、锐意创新的“新农人”——他们或是归国学子,或是电商弄潮儿,或是科技践行者。他们深深扎根于田野,以全球化的商业思维重绘农业图景,让山东的绳网、果蔬、大棚技术等特色产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国际传播系列报道《我们村的CEO》,聚焦山东几位乡村创业者的奋斗故事。他们用行动证明,乡土不仅是根脉所系,更是梦想破土而出的沃土;他们以创新思维和拥抱时代变化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活力,也向世界讲述着中国乡村充满机遇的新故事。敬请关注,感受这股来自田野的蓬勃力量。
在山东滨州惠民县,这个贡献了全国80%绳网的“绳索之乡”,一根根绳索,正从田间地头延伸至体育赛场、摩天大楼乃至浩瀚太空,编织起一个年产值超30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产业版图。在这张蓝图中,李庄镇的年轻小伙张书愿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一头扎进家族传承的绳网事业。不甘囿于传统路径,他敏锐地“网”住了数字时代的致富密码——借助直播电商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东风,为绳网开辟了线上新航道,成功将“惠民造”销往海外。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爷爷带着沉甸甸的绳网样品,身影融入二十世纪的风尘。那是绳网产业最原始的步履——手工捻线成股,打绳成网,然后用脚步丈量城市,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客户。待到张书愿初识绳网的年纪,父辈已为产业注入了机器的轰鸣。合绳机、喷丝机、织网机陆续从南方引进,车间里日夜不息。
父亲那代人专注的是生产规模的扩张与质量的精进,汗水浇筑起一个初具雏形的工厂。然而当张书愿大学毕业,在繁华都市与绳网小镇之间抉择时,他触摸到的不只是父辈留下的坚实厂房,更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这根绳,三代人的命运与之缠绕,小镇的发展亦系于其上。他毅然返乡,成为新一代的“掌网人”。
他接手的并非坦途。机器轰鸣背后,是产品日渐同质化的阴影与利润在价格战中不断削薄的困局。张书愿清醒意识到:他这一代肩上扛起的责任,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里,用新网兜住老产业的未来。
“互联网+绳网”双网融合给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了销售经营渠道,也吸引了张书愿的注意:“我这一代人更注重销售、贸易,就是如何能够把父辈留下的这些生产设备产出的产品,去找到更多的客群。”因此在大学毕业之后,张书愿开始尝试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为自家销售绳网。第一场直播只有三四十人在线,但作为源头厂家,拥有价格上的优势和质量保障,让张书愿坚信互联网这条路一定能走通。
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学习,张书愿如愿等到了爆单的那一天。他记得很清楚,那天是2023年5月23号,那条视频的播放量达到了6000多万,带来了一万多笔订单。突如其来的爆单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工厂的产能竟然一时跟不上了。于是,线上飞速增长的订单又促使线下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张书愿的手机俨然成了厂里最倚仗的生产设备。如今,张书愿的网店已拥有10.1万粉丝,热销单品遮阳网累计销售超27万单。
随着慢慢的变多人投身电子商务平台,价格战的主战场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张书愿明显感觉到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为了谋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他把销售的触角伸向更远处,网罗全球订单。
2024年,张书愿带着自家绳网登陆海外社媒,做起了跨境电子商务。通过晒工厂日常、展示产品细节等,张书愿一点点为产品在海外积累人气。他表示,海外客户往往在下订单前一、两个月就早早关注到他们的产品,贴文的一直更新让客户充分了解绳网的质量,更加信任产品的售后保障和技术上的支持,才有了一笔笔海外订单纷至沓来。
截至目前,张书愿已经把绳网卖到了澳大利亚、沙特、伊拉克、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哥伦比亚、秘鲁等国。2024年,工厂的外贸订单仅占总订单的10%左右,到了2025年,外贸订单占比猛增至80%,小小绳网连接起广阔天地。
谈及未来规划,张书愿更愿意着眼于“人”。工厂里既有像他一样年龄的年轻人拿起鼠标,带着绳网走出去、卖全球,也有像父辈一样年纪的大爷大妈守着机器,护着绳网品质。张书愿希望所有人能与工厂一起发展,实现从家门口就业到家门口致富,让手中的绳网编织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爷爷的手工编织,到父亲的规模化生产,再到张书愿的电商出海——一根绳,三代人,编织的不只是网,更是这座小镇的产业未来。当传统与创新在这张网上交织,当老一辈的经验遇上年轻人的视野,乡村振兴的故事,便有了更坚韧的脉络。在这里,绳网的传承从未断线,而每一代人的接力,都在为它赋予新的可能。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